大陸經驗耍不開 6年生回台太難
- 2009-08-31
- 中國時報
- 【林克倫/專題報導】
都說具備跨國管理經驗人才很吃香,但實際情況恐落差甚大,不少在大陸歷練多年的六年級生,現因金融危機打包回台另覓第二春,卻赫然發現所謂跨國管理經驗、海外異地人脈,在台灣統統不吃香、不管用,出現「在大陸待越久,回台越難找工作」的窘境。
「我是經脈全斷!」今年卅六歲、從事房地產行銷的吳敏哲,說起六年中國行忍不住歎道。
六年前在中國地產淘金熱與國內地產商的慫恿下,他隻身前往大陸開創事業新春天,無奈個體戶式的單幹方式難敵大陸螞蟻雄兵,在輾轉於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武漢與成都等地工作後,毅然於去年十月回台重新再出發,只是未盡人意。
「經驗」是人力資本之一,但回台後有點不管用。「台灣房地產行銷是個十分成熟的市場,專業性其實不強,我的經驗與眼界在大陸可能有賣點, 但在台灣只能算標準配備」,吳敏哲無奈地說道,況且市場是很現實的,「俗話說,人在人情在,我已經離開五、六年了,工作很難找!」
曾在知名雙A電腦大陸廠生產線任職的彭天凱,去年不幸遭裁員後也面臨同樣困境,跨國異地管理經驗在台灣出現不相容,「大陸工廠員工都是年 輕人,要用強硬的軍事化管理才行得通、管得動」,空有七年陸廠經驗卻無法施展的彭天凱指出,在台灣的工廠要人性化,「重視溝通協調,打罵方式根本沒人鳥 您。」
更悲慘者是無廠可管。「這幾年台灣企業都出去了,工廠都在大陸,台灣根本沒有廠」,彭天凱望天無語地說道,「我是電子廠生產線管理背景,在台灣沒有廠要招人,有也是回大陸,問題是我待累了、不想再回大陸!」
經驗不相容,「人脈」則出現斷層。對彭天凱這類生產線小主管來說,待陸廠所能累積的人脈有限,「整天都是跟生產線作業員相處,幾年下來認 識的都是同公司的人,根本沒有人脈可累積」,彭天凱指出,「不像是做採購、業務的,在外頭多少能認識些人,內勤最後很可憐啦!」
吳敏哲有同樣困擾,不僅台灣這幾年地產的變化要重新掌握,求職也出現要人、沒人窘境,「當年認識的那些老專案,人都還在大陸撐著,還放不下老臉回來,台灣現在我是一個也不認識,年輕人還嫌你是老屁股!」
薪水是另一道在台求職障礙,派駐大陸吃喝住宿全在工廠由公司支付,回台後變成開銷要自付,吳敏哲昔日同事黃文堯指出,「派大陸薪水好一點的還有一點五倍,在台灣很難有這個價,不過我還好、待過大廠,待在小廠的根本無處可去,大廠也不要!」
對彭天凱這群卅多歲、擁有海外管理經驗,號稱是未來台灣經濟中堅分子的新一代,卻落得經驗人脈全斷、確實令人感傷,「今年初有兩個朋友回 來,一個跑去開計程車,一個回地產本行,去當大樓管理員」,吳敏哲搖著頭忍不住又罵了句:「媽的,我真是大陸六年、經脈全斷!」